第67章 上瓊臺
關燈
小
中
大
雲安一行自樊城出發,經漢水轉渭水,再過灃水至灞水,終於在兩個月後抵達都城長安。已是夏末秋初的清爽時節了。
城東大寧坊,第一橫街上,一座修繕煥新的宅邸門首,早早掛上了“裴宅”的牌匾。這便是李珩為雲安一家人安排的新家。而橫街盡頭,舉目可見之處,便是太子居住的東宮。
不過,李珩倒並未立刻召見,連日都只是遣人來問候寒暖。雲安沒能從許延口中問出什麽有用的話,但心中有數,也過得優哉游哉。不用兩日,便將大寧坊周圍摸熟了。
原來,兩京的建制很是相似,都是由諸多裏坊組成,且街道橫平豎直,四通八達,根本不會迷路。因而雲安越發信馬由韁起來,天天帶著素戴東游西逛,著男裝,騎快馬,無限縱情。
裴憲與柳氏也不大拘管,尤其是柳氏,對女兒是千依百順。不過多叮囑幾句,宵禁前歸來便可。
如此光陰,一晃兩旬,到了七月末。
這日,雲安照例踩著宵禁鼓點到家,興致未盡,一路還在與素戴笑鬧。及至回房更衣,準備與父母一道進晚食,才從小婢口中得知,白天降臨了一件喜事:
裴憲接到一道吏部制書,任命他為京兆尹。
他們一家人到京,說白了就是送女“再嫁”,然則東宮久無風聲,卻先等來了父親的官書。這讓雲安有些摸不透,並不感到可喜,只暗自猜測,大約也是李珩的安排。
去到主院裏,父母也在計議此事,雲安見裴憲若有所思,便先問柳氏:“阿娘,是誰來送的制書?是太子的人?許延還是阿奴?”
柳氏搖頭:“就是吏部的差官,並未提及太子。”
“那阿爹辭官快一年了,怎會突然被重新起用呢?”雲安不覺生出些許擔憂。得官原該是大喜,況又是做京官,但這沒來由的平步青雲,總是不踏實的。
“雲兒啊,你不要多想。”裴憲忽而笑了,走到雲安身前,撫了撫她的腦袋,“就算是與太子有關,爹也能應對。既然到了長安,那就什麽都別怕。”
雲安小嘆了一聲,只有頷首:“我知道,京兆尹是京城的長吏,與阿爹原來的襄陽刺史一樣,要管轄民生,諸多庶務。但在天子腳下,阿爹又不熟悉,只怕也有些覆雜。”
“是啊。”柳氏緊隨著女兒的話音,“長安不比襄陽,權貴聚集,人事覆雜,你也不善應酬,萬一得罪了人也不知道。”
裴憲仍是淡笑,看向柳氏,卻以玩笑似的口氣說道:“裴憲少年入仕,近三十年都在襄陽逡巡,如今以賦閑之身躍居三品,是時來運轉,官運亨通之兆。夫人和雲兒難道要阻我升遷之路麽?”
一聽這話,母女都笑出來,也知裴憲是在寬慰。雲安便問:“那阿爹何時上任?”
“不急,三日後。”
……
三日轉瞬過去,柳氏一早為裴憲打點穿戴,叮囑著,一直送到府門。裴憲並不鋪排,仍按往年舊習,一人一馬一仆人,上任去了。
雲安陪著母親目送,可直至裴憲走遠不見,柳氏還是久久佇立。雲安明白母親的牽掛之情,想了想,說道:
“阿娘若實在放心不下,那我追過去,跟著爹上職可好?”
這話帶著調皮,將柳氏的心思轉了過來,她主動拉起女兒,轉上臺階:“你啊,今天就別想出去瘋了,在家陪我!”
雲安抿唇一笑,將頭歪在母親肩上:“那我有什麽好處呢?是有好吃的,還是有好東西給我呀?”
女兒粘人的模樣讓柳氏既憐愛又忍不住笑,總算消解了先前的憂慮。只是,母女相依著還不及跨進門檻,街前忽來了一隊車馬,走出一人便問:
“可是裴夫人與小娘子?”
母女聞聲回看,這人倒還認得,是韋妃身邊的侍女,青綿。不曾想,裴憲才去走馬上任,東宮的風就吹到了。足可見,兩件事果然是相通的。
雲安稍稍安撫了柳氏,上前一步,直言道:“你是來接我的?是太子妃要見我?”她心想,若只是傳話,不必帶車馬,而既派了青綿來,也不會是別的事。
青綿一笑,先向柳氏母女行禮,才稟道:“娘子聰慧,奴婢正是奉了太子妃之命,請娘子隨奴婢入東宮。”
此事毫無懸念,雲安亦只有面對,她轉身看向柳氏,只恐母親在家兩處牽掛。柳氏早知必有這一天,無非來得突然了些,她向女兒點了下頭:“去吧,娘在家等你。”
簡單一句,雲安頓時安心了幾分,便留了素戴與鐘娘一道照應柳氏,隨青綿登車而去。從前幾次去申王府,她也是這般獨自被接去,而那時是韋妃另有用意,如今也不過是項莊舞劍。
東宮裏等著她的,或許並不是韋珍惠。
大寧坊宅邸與東宮本就近在咫尺,沿街行去,轉過夾道,片刻就抵達了東宮正門。雲安一直默默,此時才擡頭看了一眼,高聳的門首綴著三個赤金大字:延福門。
過了這道門就是禁中,是尋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。
宮殿樓閣,雕梁畫棟,長橋回廊,高低盤錯,這皇家的居所自有一派輝煌崢嶸的氣魄,令人不自禁地心生敬畏。但雲安也不曾刻意註目,只隨著青綿引路,大略看過。
不久,雲安到了一座名為“萬春殿”的殿閣前,青綿笑著告訴她:“這就是太子妃的寢殿。”
雲安微微頷首,心裏起了忖度,難道真的只是韋妃召見?這間隙,青綿已向內回稟,待要將人請入正殿,韋珍惠親自出來了。雲安一見,韋妃並無變化,甚至還穿著初見時那身黃裙,眉目含笑,又有幾分盼切,幾分欣喜。
“一別十月,小妹可都好了?舟車勞頓,也都調養過來了吧?”
雲安才要行禮,被韋妃一雙手親親熱熱地扶住了,可她並無意親熱,退後一步,恭敬道:“多勞太子妃掛念,臣女一切都好。”
疏遠的稱謂讓韋妃面上的笑容一僵,但她很快掩去,伸手延請,邀雲安上席同坐。雲安略向殿上掃了一眼,應諾下,卻是去了左席的末位。
韋妃輕舒了口氣,遣了青綿下去,也不再強求。她還是以家常開場,而雲安低眉避見,只以簡單的是否之辭來應對。殿內並無第三人,氣氛有些冷清。
其實,韋妃待雲安之心從未變過,除了因為舊事而愧疚,也有血脈天性,親情所系。就算將來要共侍一夫,她對小妹也無怨言。
一時無話,韋妃就靜靜端詳小妹,嘴角仍掛著淡笑。
雲安來得急,並未刻意妝扮,黛色窄袖衫罩了件月白半臂,腰間系一條間色裙;頭上是簡單盤桓髻,只戴了一枝竹釵;臉面素清雪凈,已毫無先前病態,疏眉朗目,兩頰微圓,別是一派幽艷可愛。
“小妹是出落得更標致了。”韋妃不覺讚道。
雲安並不願在此空耗光陰,尤其是聽人閑話,但欲告辭,心思一動,想韋妃該知道來龍去脈,一切事情都可以問她,便道:
“臣女有事請教,不知太子妃能否解惑?”
見雲安總算主動開口,韋妃豈有不樂意,忙應道:“什麽事?”
“臣女的父親忽然被任為京兆尹,與太子殿下有關嗎?”
韋妃一笑,點了頭:“殿下初臨儲君之位,需要支持他的能臣,裴京兆為官清正,治績斐然,若是過早閑居,實在可惜。再者,小妹想必已知,殿下有聘娶之心,來日冊命,你的家世出身會更響亮些。依照禮制,這些也都是應該的。”
原來,裴憲的任官不過是為雲安入宮而鋪墊,難為韋妃倒真的一絲也不忌諱,還說得如此冠冕堂皇。雲安笑了,搖著頭看向她:
“臣女說句僭越的話,太子妃也太過賢德了。就算皇家祖制,要納妾納妃,你就真的忍心將自己的夫君分與旁人?”
韋妃怔然,臉色明顯暗去一層,雲安這話一下戳到了她的心窩裏。她也是個女人,對李珩情深意重,豈能真的毫不在意?然則她是真的不怨,尤其是對雲安,而她的立場,雲安亦未必能理解。
韋妃終究不曾回答,一笑帶過,另起話端:“長安的氣候與南方相差甚遠,若有何不慣,有何所需,小妹盡管開口。”
雲安原無意逼問,只不過是替自己聲張,稍顯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態度:她不願嫁入東宮,不願分享別人的丈夫。
“並無不慣,亦無所需,只是,臣女尚有一問。”裴憲的事只是一環,雲安想知道的是根源,她一直問而不得的根源,“敢問太子妃,臣女離開洛陽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麽?為何申王成了太子?”
韋妃倒不料雲安會問這些,有些不知所措,兩手在袖下交握,暗暗用力:“你,還不知道麽?”
“我知道什麽?”雲安直直地註視韋妃,瞧出她有些許疑慮,“按立太子詔上所書,朝廷發生了大事,是殿下攘除奸兇,力挽狂瀾。這其中的事,太子妃能否解釋一二?”
韋妃微微蹙眉,深吸了口氣。她自然是深知緣故的,但要解釋清楚,卻是說來話長。就在猶豫不決之時,青綿忽然進殿,稟道:
“馮良娣和王孺人來了。”
這話不及教韋妃做出回應,卻先讓雲安一驚:良娣和孺人都是皇太子的內官之名,良娣僅次於太子妃,孺人則為第三等,她們都是太子的妾妃。
原來李珩早已納過新人。
雲安轉過神來,韋妃已經來至身前,她只有站起來,卻不知從何說起。韋妃笑道:“馮良娣是中書侍郎的女兒,王孺人的父親是太常少卿,她們都是禮貌鹹備的女子,我為你引見。”
雲安抿了抿唇,目光錯落地投向韋妃的面龐:“太子妃召見已久,臣女也該告退了。”她並不想見,不想涉及東宮的家事。
韋妃顯露不舍,但頓了頓,還是依從了。她親自將雲安送出殿外,並不回避廊下等候的兩個妾妃。因而雲安也瞧見了,她們果真青春貌美,儀態端莊,是與這皇家宮殿相配的女人。
不知怎的,雲安忽然對韋珍惠生出幾分憐憫之心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城東大寧坊,第一橫街上,一座修繕煥新的宅邸門首,早早掛上了“裴宅”的牌匾。這便是李珩為雲安一家人安排的新家。而橫街盡頭,舉目可見之處,便是太子居住的東宮。
不過,李珩倒並未立刻召見,連日都只是遣人來問候寒暖。雲安沒能從許延口中問出什麽有用的話,但心中有數,也過得優哉游哉。不用兩日,便將大寧坊周圍摸熟了。
原來,兩京的建制很是相似,都是由諸多裏坊組成,且街道橫平豎直,四通八達,根本不會迷路。因而雲安越發信馬由韁起來,天天帶著素戴東游西逛,著男裝,騎快馬,無限縱情。
裴憲與柳氏也不大拘管,尤其是柳氏,對女兒是千依百順。不過多叮囑幾句,宵禁前歸來便可。
如此光陰,一晃兩旬,到了七月末。
這日,雲安照例踩著宵禁鼓點到家,興致未盡,一路還在與素戴笑鬧。及至回房更衣,準備與父母一道進晚食,才從小婢口中得知,白天降臨了一件喜事:
裴憲接到一道吏部制書,任命他為京兆尹。
他們一家人到京,說白了就是送女“再嫁”,然則東宮久無風聲,卻先等來了父親的官書。這讓雲安有些摸不透,並不感到可喜,只暗自猜測,大約也是李珩的安排。
去到主院裏,父母也在計議此事,雲安見裴憲若有所思,便先問柳氏:“阿娘,是誰來送的制書?是太子的人?許延還是阿奴?”
柳氏搖頭:“就是吏部的差官,並未提及太子。”
“那阿爹辭官快一年了,怎會突然被重新起用呢?”雲安不覺生出些許擔憂。得官原該是大喜,況又是做京官,但這沒來由的平步青雲,總是不踏實的。
“雲兒啊,你不要多想。”裴憲忽而笑了,走到雲安身前,撫了撫她的腦袋,“就算是與太子有關,爹也能應對。既然到了長安,那就什麽都別怕。”
雲安小嘆了一聲,只有頷首:“我知道,京兆尹是京城的長吏,與阿爹原來的襄陽刺史一樣,要管轄民生,諸多庶務。但在天子腳下,阿爹又不熟悉,只怕也有些覆雜。”
“是啊。”柳氏緊隨著女兒的話音,“長安不比襄陽,權貴聚集,人事覆雜,你也不善應酬,萬一得罪了人也不知道。”
裴憲仍是淡笑,看向柳氏,卻以玩笑似的口氣說道:“裴憲少年入仕,近三十年都在襄陽逡巡,如今以賦閑之身躍居三品,是時來運轉,官運亨通之兆。夫人和雲兒難道要阻我升遷之路麽?”
一聽這話,母女都笑出來,也知裴憲是在寬慰。雲安便問:“那阿爹何時上任?”
“不急,三日後。”
……
三日轉瞬過去,柳氏一早為裴憲打點穿戴,叮囑著,一直送到府門。裴憲並不鋪排,仍按往年舊習,一人一馬一仆人,上任去了。
雲安陪著母親目送,可直至裴憲走遠不見,柳氏還是久久佇立。雲安明白母親的牽掛之情,想了想,說道:
“阿娘若實在放心不下,那我追過去,跟著爹上職可好?”
這話帶著調皮,將柳氏的心思轉了過來,她主動拉起女兒,轉上臺階:“你啊,今天就別想出去瘋了,在家陪我!”
雲安抿唇一笑,將頭歪在母親肩上:“那我有什麽好處呢?是有好吃的,還是有好東西給我呀?”
女兒粘人的模樣讓柳氏既憐愛又忍不住笑,總算消解了先前的憂慮。只是,母女相依著還不及跨進門檻,街前忽來了一隊車馬,走出一人便問:
“可是裴夫人與小娘子?”
母女聞聲回看,這人倒還認得,是韋妃身邊的侍女,青綿。不曾想,裴憲才去走馬上任,東宮的風就吹到了。足可見,兩件事果然是相通的。
雲安稍稍安撫了柳氏,上前一步,直言道:“你是來接我的?是太子妃要見我?”她心想,若只是傳話,不必帶車馬,而既派了青綿來,也不會是別的事。
青綿一笑,先向柳氏母女行禮,才稟道:“娘子聰慧,奴婢正是奉了太子妃之命,請娘子隨奴婢入東宮。”
此事毫無懸念,雲安亦只有面對,她轉身看向柳氏,只恐母親在家兩處牽掛。柳氏早知必有這一天,無非來得突然了些,她向女兒點了下頭:“去吧,娘在家等你。”
簡單一句,雲安頓時安心了幾分,便留了素戴與鐘娘一道照應柳氏,隨青綿登車而去。從前幾次去申王府,她也是這般獨自被接去,而那時是韋妃另有用意,如今也不過是項莊舞劍。
東宮裏等著她的,或許並不是韋珍惠。
大寧坊宅邸與東宮本就近在咫尺,沿街行去,轉過夾道,片刻就抵達了東宮正門。雲安一直默默,此時才擡頭看了一眼,高聳的門首綴著三個赤金大字:延福門。
過了這道門就是禁中,是尋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。
宮殿樓閣,雕梁畫棟,長橋回廊,高低盤錯,這皇家的居所自有一派輝煌崢嶸的氣魄,令人不自禁地心生敬畏。但雲安也不曾刻意註目,只隨著青綿引路,大略看過。
不久,雲安到了一座名為“萬春殿”的殿閣前,青綿笑著告訴她:“這就是太子妃的寢殿。”
雲安微微頷首,心裏起了忖度,難道真的只是韋妃召見?這間隙,青綿已向內回稟,待要將人請入正殿,韋珍惠親自出來了。雲安一見,韋妃並無變化,甚至還穿著初見時那身黃裙,眉目含笑,又有幾分盼切,幾分欣喜。
“一別十月,小妹可都好了?舟車勞頓,也都調養過來了吧?”
雲安才要行禮,被韋妃一雙手親親熱熱地扶住了,可她並無意親熱,退後一步,恭敬道:“多勞太子妃掛念,臣女一切都好。”
疏遠的稱謂讓韋妃面上的笑容一僵,但她很快掩去,伸手延請,邀雲安上席同坐。雲安略向殿上掃了一眼,應諾下,卻是去了左席的末位。
韋妃輕舒了口氣,遣了青綿下去,也不再強求。她還是以家常開場,而雲安低眉避見,只以簡單的是否之辭來應對。殿內並無第三人,氣氛有些冷清。
其實,韋妃待雲安之心從未變過,除了因為舊事而愧疚,也有血脈天性,親情所系。就算將來要共侍一夫,她對小妹也無怨言。
一時無話,韋妃就靜靜端詳小妹,嘴角仍掛著淡笑。
雲安來得急,並未刻意妝扮,黛色窄袖衫罩了件月白半臂,腰間系一條間色裙;頭上是簡單盤桓髻,只戴了一枝竹釵;臉面素清雪凈,已毫無先前病態,疏眉朗目,兩頰微圓,別是一派幽艷可愛。
“小妹是出落得更標致了。”韋妃不覺讚道。
雲安並不願在此空耗光陰,尤其是聽人閑話,但欲告辭,心思一動,想韋妃該知道來龍去脈,一切事情都可以問她,便道:
“臣女有事請教,不知太子妃能否解惑?”
見雲安總算主動開口,韋妃豈有不樂意,忙應道:“什麽事?”
“臣女的父親忽然被任為京兆尹,與太子殿下有關嗎?”
韋妃一笑,點了頭:“殿下初臨儲君之位,需要支持他的能臣,裴京兆為官清正,治績斐然,若是過早閑居,實在可惜。再者,小妹想必已知,殿下有聘娶之心,來日冊命,你的家世出身會更響亮些。依照禮制,這些也都是應該的。”
原來,裴憲的任官不過是為雲安入宮而鋪墊,難為韋妃倒真的一絲也不忌諱,還說得如此冠冕堂皇。雲安笑了,搖著頭看向她:
“臣女說句僭越的話,太子妃也太過賢德了。就算皇家祖制,要納妾納妃,你就真的忍心將自己的夫君分與旁人?”
韋妃怔然,臉色明顯暗去一層,雲安這話一下戳到了她的心窩裏。她也是個女人,對李珩情深意重,豈能真的毫不在意?然則她是真的不怨,尤其是對雲安,而她的立場,雲安亦未必能理解。
韋妃終究不曾回答,一笑帶過,另起話端:“長安的氣候與南方相差甚遠,若有何不慣,有何所需,小妹盡管開口。”
雲安原無意逼問,只不過是替自己聲張,稍顯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態度:她不願嫁入東宮,不願分享別人的丈夫。
“並無不慣,亦無所需,只是,臣女尚有一問。”裴憲的事只是一環,雲安想知道的是根源,她一直問而不得的根源,“敢問太子妃,臣女離開洛陽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麽?為何申王成了太子?”
韋妃倒不料雲安會問這些,有些不知所措,兩手在袖下交握,暗暗用力:“你,還不知道麽?”
“我知道什麽?”雲安直直地註視韋妃,瞧出她有些許疑慮,“按立太子詔上所書,朝廷發生了大事,是殿下攘除奸兇,力挽狂瀾。這其中的事,太子妃能否解釋一二?”
韋妃微微蹙眉,深吸了口氣。她自然是深知緣故的,但要解釋清楚,卻是說來話長。就在猶豫不決之時,青綿忽然進殿,稟道:
“馮良娣和王孺人來了。”
這話不及教韋妃做出回應,卻先讓雲安一驚:良娣和孺人都是皇太子的內官之名,良娣僅次於太子妃,孺人則為第三等,她們都是太子的妾妃。
原來李珩早已納過新人。
雲安轉過神來,韋妃已經來至身前,她只有站起來,卻不知從何說起。韋妃笑道:“馮良娣是中書侍郎的女兒,王孺人的父親是太常少卿,她們都是禮貌鹹備的女子,我為你引見。”
雲安抿了抿唇,目光錯落地投向韋妃的面龐:“太子妃召見已久,臣女也該告退了。”她並不想見,不想涉及東宮的家事。
韋妃顯露不舍,但頓了頓,還是依從了。她親自將雲安送出殿外,並不回避廊下等候的兩個妾妃。因而雲安也瞧見了,她們果真青春貌美,儀態端莊,是與這皇家宮殿相配的女人。
不知怎的,雲安忽然對韋珍惠生出幾分憐憫之心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